
炎陵地处湘东南边陲、罗霄山脉中段,生态优美,风光旖旎,气候宜人。拥有湖南第一高峰——酃峰,海拔2115.2米。森林覆盖率达83.55% ,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第一。国家4A级旅游景区神农谷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13万个/立方厘米,被誉为“亚洲第一氧吧”,获评“湖南夏季旅游避暑胜地”、“湖南省森林康养基地”。国家3A级旅游景区云上大院,今年入选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。
炎陵还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、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。1927年9月至1938年2月,毛泽东、朱德、彭德怀、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率领部队来到炎陵,进行了建党、建军以及土地革命、政权建设等系列首创性革命实践活动,留下了毛泽东连队建党旧址、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”——叶家祠等许多珍贵的革命旧址旧居、遗迹遗址和具有强烈时代烙印的红军标语,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、全国首家红军标语博物馆。华夏根祖地,薪火永相传。

炎陵还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、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、湖南省十大文化地标——炎帝陵。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先祖遗胜和文明标识,这里承载着海内外一代代炎黄子孙的血脉情结与文化信仰。在2030平方公里的炎陵大地上,汉族、瑶族、畲族人民团结奋斗,客家人与当地原居民砥砺前行,演绎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,炎帝陵祭典、客家山歌、三人龙、瑶拳等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,绚丽夺目。
如何将独具特色的“古”“红”“绿”“彩”旅游资源有效整合,实现最大化利用?炎陵以全力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、森林康养基地和省级民俗经济示范县为抓手,在全力打造文旅康养基地上阔步前进。坚持全局谋划,全业融合,全域提升。构建“一心一环三大板块”全域旅游格局,即以县城为综合接待服务中心,打造串联境内核心旅游资源的全景旅游环线,形成祭祖祈福板块、红色体验板块、养生度假板块,实现从“景点旅游”向“全域旅游”的转变,积极培育集山水观光、生态休闲、民俗体验、森林避暑、康养度假于一体的新业态。以旅游项目建设为抓手,补基础服务设施“短板”。加快推进炎帝陵景区工程建设,完成游客服务中心、华夏广场、商业长廊、生态停车场等项目建设,修复皇山洗药池,修缮皇山景亭等。加快神农谷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提质,推进神农谷旅游服务区主干道建设、十都镇至神农谷旅游服务区道路提质改造、沔渡镇至神农谷旅游服务区道路美化和亮化。湘山公园景区综合开发工程完成了双江口广场、碧江栈道、生态停车场、旅游厕所等项目。

深化文旅融合,扬特色文化资源“长板”。成功承办辛丑年祭祀炎帝陵典礼,推出炎帝陵祭典游客体验活动,通过炎帝民俗文化表演,展现炎帝文化魅力,让古文脉有新传承;开展“文化+旅游+教育”的“红色研学游”,打造全国知名的湘赣边红色旅游品牌,综合培训中心累计承办各类红色培训5.43万人次,红军标语博物馆入选潇湘“红八景”、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场地,与水口叶家祠一道入选“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”。设立民俗文化体验区,让游客零距离感受瑶、畲等少数民族和客家人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,还连续举办云锦杜鹃花节、桃花节和黄桃大会。客家山歌成为湖南唯一参演节目亮相2021中国原生民歌节开幕式。十都镇被评为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镇,密花村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,洋岐畲族村被评为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。1-11月,全县接待游客738.41万人次,同比增长10.07%;旅游综合收入57.63亿元,同比增长9.91%。
炎陵县先后获评 “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”“中国深呼吸小城十佳”,成功创建“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”,并于今年启动23个文旅康养重点项目建设,总投资42亿元,炎陵人民的“旅游饭”越吃越香。“神农福地、养生天堂”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。